五種類型學校優缺點分析
校長教你選出適合的小學
商周特刊 特小特刊 2009-03-23 撰文者:鄭呈皇
全台灣有2,613所公立小學,如何幫孩子選擇呢?商周訪談10位校長,從中歸納出5種類型的學校,讓你可以從中找出最適合孩子的優質學校!
每年4月開始,全台各地就會陸續有父母扮起「現代孟母」三遷,把戶口遷移到屬意的小學學區,「逐學校而居」的現象,只為讓孩子可以跨區就讀,贏在起跑點上。

以台北市為例,去年還沒開始招生前,就有12所公立小學「額滿」,形成所謂的「明星學校」。其中有些還規定必須設籍在學區內超過6年,且具體生活在學區內,才有入場券資格。為提早「卡位」,有些家長在小孩學齡前、甚至剛出生,就想盡辦法搬家到明星學區。

誰不是望子成龍?然而,擠進一間屬意的明星學校真的對孩子好嗎?還是對父母好?這個問題,《商業周刊》採訪了全台10位資深小學校長,全異口同聲說:「一所『好』學校,不如一所『適合』孩子的學校!」

然而,適合孩子的學校在哪裡?商周歸納分類出5種小學型態如下。希望讓家長們以後不用再「三遷」,就能在學區內發現適合的「優」學校。

1.都會大型小學:小社會縮影、適多元發展

學生人數超過1,800人,全校班級數60班(平均每年級10班)以上的學校,就可以歸為大型學校。這類學校多半集中在都會地區。例如台北縣新莊的民安國小,就有91班,近3,000名學生。

大型學校最大的特色就是資源豐沛,社團活動相當多元,「學校的某些專長會被凸顯出來,如管樂、弦樂等。」台北縣新莊國小校長吳順火說,往往一個學校要凸顯的社團,就會有上百人參加,形成學校對外的一大特色。

另一方面,學生人數眾多,全來自不同背景環境,等於是一個小社會的縮影。因為是小社會縮影,所以競爭性很強,優秀學生比較多。

然而,另一方面,學生多意味學生素質比較參差不齊。加上是集體管理,所以對於個別學生的關照會比較少,「有時候學生都快畢業,校長還不見得認識這個學生。」台北縣建安國小前校長陳木城說,如此一來,素質比較差的學生就容易被埋沒。
本身也是父母的宜蘭國小校長陳銘珍指出,大型學校由於各種資源設備都有,因此若是要平均發展孩子的多元能力,很適合進入就讀。

2.中型小學:溝通效率佳、新手校長多

歸納10位校長意見,中型學校指的是學生數介於700到1,800名之間,班級數落在24班到60班,「這也是最適合校長經營的學校規模。」台北市北投區文化國小校長黃三吉說。

原因在於,這類學校行政組織比大型學校扁平,因此在溝通效率上也快許多,很多想法在很短時間便有共識,回應家長的需求也比較快。

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舉例,若推行閱讀活動,大型學校平均要花到一任校長4年的時間才能完成,但若是在中型學校的話,最快只要1到2年就可以全校推廣。

文化國小就是一個中型學校,目前有57班,師生比約1:15。如果以一班30個學生計算,等於一個班有兩位老師照顧,且各類型專長的老師也都齊備。

但黃三吉也提出,中型學校雖然有大型學校所沒有的優點,但是「中型學校通常是新校長出任,因此在治校上比較沒經驗。」他提醒,若中型校長是新手校長出任,家長就必須勤勞一點,進一步去觀察校長的辦學理念是不是夠清楚,執行力如何。

最後,加上社團活動比起大型學校略少,不夠多元,通常中型學校只會有1、2個社團比較突出。

3.明星小學:有比較壓力,孩子要有耐挫力

上下學時間有黑頭車接送,是許多公立明星小學的特有景象。

顧名思義,明星小學是小學裡的「超級巨星」,集三千寵愛於一身,特別受家長歡迎。特點是位在市中心,家長通常社經地位高,能灌注的資源很多。以台北市新生國小為例,學校裡有一個溫水游泳池,「這對許多學校來說是很奢侈的設備。」陳銘珍說,其中光要讓水池溫熱,一年至少要編列80多萬的柴油預算,對普遍經費不足的小學而言根本是沉重的負荷
陳銘珍補充,明星小學師資、家長素質、學校設備都是所有學校中最棒的,而且會有正向循環。以家長為例,都很重視教育也有主張,因此對老師會產生一些壓力,使老師不敢怠慢教學;當老師水準提升後,家長便會回饋資源給學校,讓環境更好,更有助教學,又因而吸引更多家長搶破頭。

然而明星小學的局限在於,由於家長社經地位都很高,因此容易讓小朋友產生優劣比較的特性,養成「凡事都往上比」心理。在這樣的環境裡,小孩必須練就較強的抗壓性,能坦然接受「也有別的小朋友比自己強」,才能適應「明星」般的光環。

因此,林文虎提醒對有特殊才藝或者受挫力低的孩子就不要送到明星小學,否則很容易被視為異類而有挫折感。

4.特色小學:教學特色應普及到每個孩子

教育部主任秘書潘文忠說:「特色小學著重的不是曇花一現的活動,而是以課程設計為導向,要有延伸性,可以發展為全校甚至全社區的課程。」換言之,必須是學校特色能夠普遍適用在所有學生身上,而且他的教學方式是創新、有意義的。宜蘭人文國中小前校長楊文貴舉例,標榜棒球很強的小學就不是特色小學,因為只有一群人會打棒球。

另一個特色小學的特質是幾乎都是小型學校。「小學校人數不多,校長要創新教學或發展出全校特色比較容易。」陳木城進一步說明,中大型學校必須符合所有家長與小孩的需求,反而不容易將單一特色發展到全校。

例如學生數僅62位的花蓮縣西寶國小,將整個太魯閣國家公園當成上課教室,這在都會區就不可能發生。另外,學校小,師生間的照護聯繫很密集,老師能兼顧到孩子個別差異,因此在10位校長眼裡,特色小學是最能反映教育傳遞「快樂學習」的意涵,孩子在品性與人格發展上會有一個比較良好的發展。但另一方面,特色小學不像都會大型學校,在學科競爭力上較強。
5.陽春小學:學風純樸但創意不足

所謂的陽春小學,就是傳統型中規中矩的學校。這類學校教學正常化,發展很穩定,也重視社團發展,但若問起有什麼特別突出的特色,不容易回答。在這類學校就讀的小朋友,通常會比較安靜、創意比較少,特色是學風純樸,不像大型學校是一個社會縮影。

「這類學校,在台灣的小學裡占大宗。」黃三吉說,通常這類學校都是歷史悠久的小學,例如台北市萬華區的老松國小。隨著現在少子化趨勢,加上教育部鼓勵學校發展各自特色,未來這些所謂的陽春小學也都必須慢慢轉型,從現有的資源裡去找到各自發展的定位。

不要忽略家長參與的力量

介紹完5類學校,你心中會有一種理想嚮往的學校浮在腦海中。但先別急,10位校長還有叮嚀,「你是幫孩子選,還是幫自己選?」吳順火校長拋出問題。校長們希望父母在選擇一所學校前,都要先瞭解自己的孩子,唯有先去認識自己的孩子特質,才能進一步找出「適合」他就讀的小學。

「若你的孩子明明很喜歡音樂,卻去念強調自然的學校,縱使是一間再棒的小學,也不適合你的孩子。」楊文貴說。所以首要在瞭解你的小孩。

台北縣建安國小校長陳玄謀也指出,孩子若喜歡自主學習,而不喜歡教條式背誦,這時候送他去強調自主學習的特色小學,而非市區的大型學校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。「在大型學校裡,就容易變成老師灌輸而非引導學習。」他解釋。

另一方面,若小孩在學科上很會念書,父母又覺得他的抗壓性高,這時去所謂的大型學校或明星小學就很適合。「因為這些學校都強調競爭,功課或社團好的學生,比較容易被看見。」陳木城說。

但若遇到「大雞慢啼」的孩子,還看不出他的特質,這時候反而送他去中規中矩的陽春小學也不失一個好方法。陳銘珍說:「原因是他可以從中培養出興趣,而不會提早被送到強調某些特色的學校而被標籤化(定型)。」
待真正瞭解自己孩子後,父母就能針對適合的學校進行「總體檢」,從中去選出適合小孩也符合自己期望的學校。

但吳順火提醒,家長若不滿意自己小孩目前的學校,也不要氣餒。「因為一個家長的主張如果有效率的參與、支持改革,也能改變一所不好的學校。」換言之,家長不要忽略自己的力量,只要化被動為主動參與學校教育,提出需求,和教育人員一起努力,學校的圍牆會比想像中的還容易打破。「所有學校都有不足的地方,這部分就必須靠家長一起參與,才有機會讓學校更好。」

*觀察學校學風,「眉角」何在?

1.看學校警衛、工友等態度是否親切?親切代表這個學校的風氣不錯,連警衛也受影響。

2.暑假開學前,看學校草皮與牆壁角落。若放暑假時,還會修剪草地,代表學校執行力很強。

3.校長的治校理念,上網去查校長的辦學理念願景,跟自己的想法接近嗎?

4.學校的規模與招生狀況。排除少子化因素,比較這幾年學校班級數與學生人數是否有異常下滑?若是,就表示學校經營可能已走下坡。

5.跟學校3到5位家長聊天,詢問他的小孩快不快樂、喜歡上什麼課等?若小孩都不愛上學,不快樂,就要慎重考慮。

6.去教務處找老師,理解老師的教學理念;在不干擾學生上課的前提下,觀察老師與學生互動的實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22 的頭像
    ch22

    §云★憶§ 文字玩國

    ch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